敬亭山_敬亭山古诗 李白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敬亭山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敬亭山被称作什么

2.敬亭山在哪里个地方

3.写出李白的古诗《独坐敬亭山》原文和翻译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敬亭山_敬亭山古诗 李白

敬亭山被称作什么

       敬亭山被称作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系宣城文化魂之所在,也被誉为江南诗山。

       一、敬亭山的历史文化价值

       1、敬亭山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敬亭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之一,曾是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国的都城或陪都。

       2、敬亭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有“南方普陀”之称。敬亭山上有众多寺院和佛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广教寺和金刚寺。

       3、广教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道场之一,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曾是南朝梁武帝的皇宫。金刚寺是中国最大的密宗道场之一,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曾是唐玄宗的行宫。

       二、敬亭山的诗文艺术价值

       1、敬亭山因其秀丽的风景和灵异的气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写诗作画。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记,因此被誉为“江南诗山”。

       2、敬亭山上最著名的诗人是唐代李白,他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留下描写敬亭山的诗篇45首,其中最有名的是《独坐敬亭山》。李白对敬亭山情有独钟,曾写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继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欧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等历代文人相继到访于此,留下了许多佳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他曾寓居于敬亭山,后人建“昌黎别业”以纪之。

敬亭山的地理特征

       一、敬亭山的地仔咐理位置和海拔?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的水阳江畔,属黄山支脉,海拔在50米至324.1米之间 。

       二、敬亭山的山峰和形态?

       敬亭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旦喊、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 。一峰是敬亭山的标志性景观,形似一只巨大的鹤立于江边;净峰是敬亭山的灵魂所在,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念迟纯圣地;翠云峰是敬亭山的最高峰,常被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 。

       三、敬亭山的气候和生态?

       敬亭山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敬亭山上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如金丝猴、朱鹮、银杏、茶花等 。

敬亭山在哪里个地方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

       敬亭山是一个以山峰和古建筑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区。山上的主峰鹤亭山海拔约372米,山势险峻,周围群山环抱,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敬亭山也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山上有许多古建筑和景点,如敬亭、触石、晓辉阁等。

       其中,敬亭是敬亭山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代,是一座六角楼阁,高约30米,是游客登山时的必经之地。而触石则是敬亭山的另一著名景点,西汉初年刻有敬亭山触石之会的石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碑刻之一。

       敬亭山还有许多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活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山上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庙会期间,不仅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展销。

       敬亭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登山。它不仅具有壮丽的自然风景,还是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领略历史之韵,敬亭山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

敬亭山特色:

       1、壮丽的山水景观:敬亭山地势险峻,山上植被茂密,葱翠欲滴。登顶鹤亭山,可以俯瞰壮丽美景,江水悠悠、城市繁华尽收眼底。敬亭山的山脚下还有美丽的湖泊和瀑布,给人以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受。

       2、丰富的文化遗迹:敬亭山上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敬亭,建于明代,是一座六角楼阁,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还有刻有敬亭山触石之会的石刻,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古建筑和石刻为敬亭山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3、传统庙会活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敬亭山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欣赏民俗表演,购买手工艺品,感受传统庙会的热闹和喜庆氛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敬亭山

写出李白的古诗《独坐敬亭山》原文和翻译

       敬亭山在中国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原名是昭亭山,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是翠云峰,海拔为324.1米。

       敬亭山在哪里个地方

       敬亭山虽然不高,但是这里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近看林壑幽深,泉水淙淙,远观满目清翠,云漫雾绕。

       敬亭山占地面积约为15.3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年四季都适合去游玩。

       敬亭山属于黄山支脉,原名为昭亭山,晋朝时为了避皇帝的讳而改名为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独坐敬亭山》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翻译:

       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独坐敬亭山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独坐敬亭山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这首诗的出处是《独坐敬亭山》,作者是李白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好了,关于“敬亭山”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敬亭山”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