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石窟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山西大同石窟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1.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个 哪个省份
2.山西大同自驾游必去景点
3.山西大同的什么窟
4.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个
5.三大佛教石窟
6.云冈石窟基本介绍
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个 哪个省份
四大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一、莫高窟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二、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
三、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四、龙门石窟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注意事项
1、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每位导游带一个手电筒,如果为了更好地观看,可以自备一个三节电池的手电。另外,请不要携带相机入内拍照。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智慧,敬请配合。
2、参观麦积山石窟禁止带包和相机,山下有寄存处。由于麦积山是人文景观,建议请导游讲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大石窟
山西大同自驾游必去景点
云冈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修建大规模的石窟寺是为广招门徒,修习禅业,弘扬佛法。修禅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而武州山的优雅环境比较适合修禅。当时武州山被奉为神山、灵山,其山顶部平整,山下河水川流不息,对面视野开阔,山体容易切削成壁,这都符合皇家凿石开窟的基本条件。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
云冈石窟历史分期
1、第一期
恢复佛教是为了维持北魏政权,这是极为清楚的。文成帝就“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公元460年,云冈石窟开始雕凿。第一期石窟中的三世佛、释迦、弥勒和千佛,又都是一般习禅僧人谛观的主要形象,因此,昙曜设计的这批最早的云冈石窟,也兼有广聚沙门同修定法的目的。
2、第二期
第二期石窟清楚地表明当时自皇室以迄上层僧尼和所谓的“邑善信士”的统治阶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雕窟龛,造佛像,甚至广度僧尼为他们祈求福田饶益,而广大劳动人民则为他们输租调,服劳役,甚至被强迫出家为他们做功德。这样一幅对比鲜明的阶级压迫图画,就是第二期石窟所反映的当时北魏社会的最真实的形象。
3、第三期
这一期小龛出现释迦多宝对坐与弥勒并列龛:流行双塔对峙龛:重层龛也加重了释迦多宝与弥勒的联系;见证深定的七佛也在小龛中出现。这期小龛的内容,和上述四类洞窟同样强化了禅观的气氛。第三期窟龛的这种设计,更清楚地表达了主要是为了僧人更易于进入幻境(入定)而布置的特点,同时,有力地说明,当时云冈习禅之风已臻极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的什么窟
山西大同自驾游必去景点有:云冈石窟、雁门关、大同古城、九龙壁、天龙山。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
二、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三、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隶属于大同市平城区,地处平城区中部,是大同市历经中国朝代更迭与历史演变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大同向外界展示的重要窗口。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占地3.28平方公里。
四、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古城和阳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五、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560年(北齐皇建元年)兴建天龙寺,山以寺得名。天龙山胜迹,首推石窟艺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冈石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雁门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同古城
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个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的云冈石窟,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的评价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大佛教石窟
四大石窟分别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莫高窟。1、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
3、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子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4、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的价值意义:
莫高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史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巅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和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
莫高窟的石窟艺术,绵延千年,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其艺术形式既继承了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和唐宋美术艺术流派的风格,又不断接受、改造、融合域外印度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佛教美术艺术史及其中国化的渐进历程。
云冈石窟基本介绍
三大佛教石窟一般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一、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三、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敦煌莫高窟艺术分类:
1、壁画
壁画指在石窟甬道、四壁及窟顶上所绘的佛画。敦煌石窟崖质属酒泉系砾石岩层,由积沙与卵石沉淀黏结而成。卵石坚硬、金石难琢,沙层疏松、稍碰即落,不适于雕刻。故古人于凿窟之后,在壁顶及墙面抹泥灰涂白粉,令其平整再绘画于上。
2、彩塑
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之一。其制作过程是:在自然长成的与佛像姿势相近的树枝上,或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塑像成形,再上白粉,最后彩绘,故名彩塑。
3、建筑
敦煌石窟各类窟形的形式,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宗教仪轨、世俗信仰的要求、民族审美观,并结合当地岩石质地因时、因地制宜发展演变而成,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人们所承认,成定式而称形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窟
云冈石窟属于大同宗教旅游的著名旅游去。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
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
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第一、二窟
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
此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
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
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
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八窟
两窟为一组双窟,两窟窟前有三层木构窟檐。七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是三世佛,东、西、南三壁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和表现佛传故事的佛龛。窟顶平棋飞天和南壁门拱上部的六个供养天人,雕刻十分精美;八窟四壁雕像风化严重。门拱西侧刻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摩琉首罗天,雕刻技巧与造型都较成熟、这种题材,在云冈心窟是罕见的特例。
第九、十窟
两窟为一组双窟,九窟分前后室,前室南壁凿成八角列柱。后室窟门上凿明窗。前室东西壁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壁面满刻佛像、飞天。后室北壁主像是释迦佛;十窟也分前后中,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的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
第十一至十三窟
三窟为组石窟。十一窟正中凿出方柱,四面各雕上下龛。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开凿历史的重要资料;十二窟前室正面凿成三间仿木构建筑的窟檐。东西壁也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萧、琶邑、笛、鼓等乐器;十三窟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是这个窟中的精品。
第十六窟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
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
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的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东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练,堪称杰作。
第十九窟
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
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个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好了,今天关于山西大同石窟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山西大同石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山西大同石窟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