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_贵州省石阡县天气预报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贵州省石阡县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石阡县属于哪个市
2.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属于哪个市
3.石阡江山悦城市综合体在哪里
4.石阡县属于哪个地区
5.石阡县人口
6.遵义到石阡多少公里
石阡县属于哪个市
石阡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之间,总面积为2173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6个镇、10个乡。石阡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面积占77.3%,丘陵、谷地占22.7%。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斜,武陵山南支脉贯穿全县。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7座,佛顶山系梵净山的姊妹山,主峰海拔1869.3米,为县内最高点,西北面乌江边的高滩为县内最低点。
相关历史文化
石阡历史悠久,秦嬴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设石阡府,1914年改府为县。有万寿宫、禹王宫、府文庙等诸多历史文物古迹,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
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说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木偶戏、仡佬毛龙、仡佬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有品质优良的石阡苔茶资源,历史悠久,唐宋即为贡茶。
石阡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9.74%,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优良率达99.5%。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有中国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国家级湿地公园鸳鸯湖,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阡县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属于哪个市
石阡县。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石阡西收费站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地理坐标为27.4917°N,108.1915°E。该收费站是沪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连接上海和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石阡西收费站设有多个车道,为过往车辆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石阡江山悦城市综合体在哪里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周边与江口、印江、思南、余庆、凤冈、镇远、施秉8县相邻。全县辖18乡镇,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38.03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2%。全县有耕地3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38%。石阡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名胜众多,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万寿宫等明代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太虚洞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1995年被列为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行政区划
石阡县辖7个镇、2个乡、9个民族乡:汤山镇、本庄镇、白沙镇、龙塘镇、花桥镇、五德镇、中坝镇、河坝场乡、国荣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侗族仡佬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侗族仡佬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
民族服饰
石阡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民族服饰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
石阡居住着仡佬、侗、苗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2%。各民族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相互融合,创造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彰显民族神韵的民族服装及装饰品。鼎盛时期,该县生产的排须、吊穗等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工艺产品,曾畅销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18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东欧。
石阡民族服饰何以有如此魅力?
据《石阡民族志》记载,明清时期,县内万安乡、北塔乡(今属汤山镇)、龙洞乡(今属大沙坝乡)等地,家家户户有纺纱机,妇女织布除保证全家穿用外,还可拿到市场上交换钱粮。民国时期,县内养蚕、纺纱、织布、印染更为兴盛。县城东门外双狮子、南门外新教场、老教场和启灵观4处,栽桑80余万株。民国十五年(1926年),文庙节孝祠还开办了蚕桑学校,每年一期,培训150多人。北塔乡新场、下屯等地的成、曾、彭等姓仡佬族人,家家养蚕抽丝。县城冉、邱、徐、李等仡佬族、侗族10余户居民生产的绣花钱,除供本县外,还远销镇远、施秉、凯里等周边地区。万安、北塔、龙洞、孙家坪等地的手工土白布,除自用和县内畅销外,还销往安顺、余庆、黔南等地。
解放后,石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艺品的发展,组建了石阡民族丝织厂,购买年产线3000公斤,排须20万米,丝绸15000米,主要生产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排须、吊穗等民族服饰。自1962年开始,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畅销新疆、青海等1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南亚、东欧。当时产值已达30万元。1983年,该县生产的排须、吊穗获国家民委、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石阡民族丝织厂还出席了国务院、国家民委组织召开的首届民族先进表彰大会。
新世纪的今天,石阡县提出了建设“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的奋斗目标,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随着楼上千年古寨、尧上仡佬族文化旅游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日趋完善,日渐稀少的筒裙、破肚衣等石阡民族服饰又逐步走向前台。筒裙,是石阡仡佬族妇女服饰,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有鳞状花纹,中段为羊毛织成,染成红色。穿戴时,许多妇女还喜欢在外罩上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穿时从头套下,同时系上绣花围腰,形成一套搭配协调、漂亮美观的民族服装。破肚衣,是仡佬族青壮年男子夏秋常穿的对襟短衫,无领,有的订布扣7至9粒,也有的不订扣子,肚子常露,故称破肚衣。另外,绣花鞋垫、荷包,刺绣背肚、披肩,挑花围裙、香包以及排须、吊穗等民族手工艺品,已成为外来客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民族服饰已逐步成为当地居民向外展示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主要窗口。
旅游景点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组,文化村坐落在佛顶山脚,包溪河畔,距县城38公里,从县城出发,车程大约需要1小时。该村居住着六十七户仡佬族居民,所有的房屋都是两层。前面伸出挑廊,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但又有其独特之处,门高坎,窗镂花、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左右两个厢房,呈“凹”字形,十二根木柱承受着整栋木房的重量,除宗祠为悬山顶建筑外,其余均为歇山顶建筑,总体结构精巧、造型奇特。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这里的仡佬族人沿袭着祖先留下的习俗,并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格。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有节日都要在一个土坑里燃起篝火,不分男女老幼齐聚于火旁欢歌起舞。尧上仡佬族最重大的节日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的敬雀节了,每当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宰杀猪、牛、羊、马四牲祭祀神鹰和十二只彩凤,祈祷家业兴旺和五谷丰登。除此之外,还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节目舞毛龙、傩戏、薅草锣鼓、木偶戏等。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有一条延伸至包溪峡谷的正街,是民族风情区的主干道,里面有仡佬族独具特色的小吃和商品。正街的左边有条小街通往垂钓塘,往前走几步便可看到民俗表演场,所有的民俗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左边有棵大树叫猴栗树,树体高大。需要四个人才能合抱住,树上神奇般地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兰草,更有蜜蜂常年萦绕!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树.该景区日趋完善,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往游览.
楼上古寨
楼上古寨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距县城15公里。距国荣乡政府9公里,从石阡县城出发大约需要45分钟车程,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组,住户150户,547人,村民皆为侗族,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如唱山歌、哭丧哭嫁、吹唢等习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采风于一体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寨。楼上原来不叫“楼上”,而叫“寨纪”,因正楼上一水沟处有一座楼房,下面长长的巷道为过道,便叫“楼巷”,因“上”与“巷”谐音,久而久之村民便习惯地称之为“楼上”了。楼上居住的村民都姓周,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生生不息,迄今已发展到十九代4000余人。楼上古寨的文化底蕴被“古”字体现,寨中拥有一大片古树,由紫薇、丹桂、红枫、柏树组成,据专家考证,这古树在300年以上。最为奇特的是七株枫树呈“北斗星”形状分布,七株枫树上栖息着上千只白鹤,而白鹤们从不到其它古树上居住。古树林边的高坡上建有梓潼宫和戏楼。梓潼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供奉圣像四尊。戏楼始建于清朝末年,专演木偶戏。古寨坐东北面西南,依山而建,其整体布局为“寿”字形结构,所有巷道均为青石铺就。青石板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瓦木屋,且都是明清建筑。家家户户的木窗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梅花、或蜻蜓、或蝴蝶、或喜鹊,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寨的前面是波平如镜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廖贤河边。顺着小沟坎上的小路去廖贤河边,必经一座桥,桥名楠桂桥,建于明末崇祯二年(1629)。寨中古墓众多,值得一提的是文林郎古墓。楼上古寨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的缩影,流传了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没有缺角少页的版本,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1] 石阡,地处黔东北,因地质构造奇特,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温泉出露点达20余处;另有一条地下热水河和热水溪,素有泉都之称。在众多的温泉中,以石阡温泉最为盛名。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位于县城南松明山麓,距龙川河右岩马鞍岩30米,高于江面12米。泉水从山麓石隙中间涌出,水温47.50C,出水量为45.83吨/小时。热气腾腾,水声哗哗,奔泻入江,源泉滚滚,昼夜不舍,冷暧相融,浪涛拍岩,珠飞玉溅,蔚为惊叹。清郡守崔诗有赞曰:"斯泉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凉。独有探奇客,临流歌未央。"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浴后可净肤发,愈风湿疮诸疾。《石阡县志》(民国)载:"冬浴则身暖而寒退,夏浴则体轻而闵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
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受益匪浅。关于温泉的起源,当地有神话流传。从前,一勘舆家由云南驱赶火龙,行抵石阡,见山水幽美,物产丰富,人民勤劳俭朴,不忍离去,乃将火龙镇于江底,尾在云南,头在石阡,从地下喷出温泉,利民浣浴。勘舆家临终前,嘱将其埋葬于温泉北面小山上丛林间,罩以三层石塔,永镇火龙于其下,为石阡万民世代谋幸福。温泉所临江河,乃有龙底江或龙川河之名。约16世纪前,温泉尚无建筑物覆盖,人井为池,始濯于云蒸日照之中,旧志称为"温泉浴日"。温泉初具规模,始于明万历三十年(1606年)冬,由云南人江大鲲任石阡知府所创建,距今393年。自此以来,历代官府百姓几经筹款改扩或重建,终于形成设施完善、规范宏大和集洗浴、游览于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据《贵州通志》载:大者如盘屋,小者中有石门,环为太极,可供出入,而景象尤奇。"1920年,始建简易女塘,乃有上、中、下三塘及官塘,为官僚绅士所用;中为男民塘,系后来掘地"。有铭碑竖于官塘院中:"泉温可濯,水清可鉴,男女有别,德不逾闲。"碑文书法造诣高,隶书阴刻,明快清晰。
官塘之水。由地蒸蒸日上,由古老石泉中涌出,夹以气泡,如鼎沸然。清河南任元敏诗曰:“滚滚长流似沸汤,松明山下_方塘。”中塘之水,由塘壁石隙中平流而出,下经女塘泻入江中。清光绪年间,知府赵尔巽兴修水利,曾将泉水引出经石槽直通全街,每10余户设石制蓄水池,以浣洗防火之用,赵离任后,阡民感其德政,建思赵门于街北以纪念。1936年,英国传教士R·A·勃沙特随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石阡,洗浴于温泉。回国后,在所著《神灵之手》一书中,对石阡温泉浓墨重彩介绍:“石阡城外的断岩外有三个温泉,最上面的那一个虽然小一点,但温度较高,主要供官员享用。中间的供一般人洗澡用,最下面的那一个则为妇女专用,妇女除洗澡之外,还在里面洗衣服”。
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修扩温泉,改名为人民温泉,不分官塘和民塘,只设男塘和女塘。另引水新建国营温泉,内设男女浴池,附设旅馆、餐馆、茶楼、理发室和小卖部,以供旅游食宿停车之便。1992年7月,石阡温泉重建工程破土动工,1993年底建成长廊、男女大池、小池、茶楼等设施,主体建筑坐东各西。由大门而进建有长廊、聚景亭、武侯词、太白祠、斗姆阁、茶楼、石塔、碑群等风景群。与松明山麓、龙川河、温泉大桥浑然一体,成为贵州高原的璀璨明珠,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点。随着石阡县城公布为省级文化名城后,石阡温泉群又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历史沿革
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秦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领上述1县(龙泉县)3长官司。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5月),石阡府分设7里,即江外迎仙里、江内迎仙里、水东里、苗民里、在城里、苗半里、龙底里。直至清末,石阡府直隶于省,仍领龙泉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初沿袭清制。民国2年(1913年),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石阡改府为县,设立县公署,县官称知事。龙泉县另设(今凤冈县)民国5年(1916年)县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即城区、小鸡公、本庄、王家寨、龙洞、大地方。第二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为10个区,即增设石家场、葛荣场、白沙场、龙塘场。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称县长,石阡县为二等县。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石阡划分五个区,即泗王庙、石家场、大地方、本庄场、龙洞场。民国32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全县共置18乡镇,164保,1618甲。18乡镇即:汤山镇、花桥乡、枫香乡、中魁乡、永盘乡、龙川乡、甘溪乡、国荣乡、聚凤乡、乐回乡、庄乐乡、白沙乡、大新乡、和平乡、石固乡、青阳乡、五德乡、坪山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5日,石阡解放,全县人民获得了新生。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设立区公所。7月,改置3区为6区1镇。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1953年,缩小乡、村行政管理范围,将全县划为80乡1镇,区治不变。1954年7月1日,县辖各区分别第一(龙塘)、第二(花桥)、第三(五德)、第四(中坝)、第五(白沙)、第六(本庄)、第七(城关)区公所。1955年4月8日,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同月,各区将所在地治所改为区公所名称。1956年1月,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进行并乡工作,将82乡(镇)调整为44乡1镇(城关镇)。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1963年,恢复7个区治,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区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198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9条规定,撤销县、区、公社“革命委员会”,县称县人民政府,区称区公所,公社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根据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的意见》,县政府所辖43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相应改为行政村和村民组。1992年,全县实施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将原7个区43个乡调整为18个乡镇(其中:9个民族乡),即:龙塘镇、龙井乡、花桥镇、坪地场乡、石固乡、五德镇、枫香乡、青阳乡、中坝乡、甘溪乡、坪山乡、白沙镇、聚凤乡、本庄镇、河坝场乡、汤山镇、大沙坝乡。2004年,为加强区域经济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实施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将原304个行政村调整为87个行政村。
2021年4月,石阡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石阡县位列第31名。
2020年6月,石阡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19年3月,石阡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川黔片区)。
2017年2月,石阡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石阡县属于哪个地区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石阡县江山悦城市综合体是由深圳蓝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开发,其现场举行地址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石阡县江山悦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对推动石阡城市扩容、完善石阡城市功能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石阡素有“泉都”之美誉,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之间。
石阡县人口
贵州石阡县属于铜仁市。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思剑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江瓮高速公路横穿县境东西。石阡县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
石阡县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
石阡县辖3个街道、6个镇、1个乡、9个民族乡:汤山街道、泉都街道、中坝街道、龙塘镇、本庄镇、白沙镇、花桥镇、五德镇、河坝镇、国荣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侗族仡佬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侗族仡佬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
石阡县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侗族等民族、仡佬族等。
遵义到石阡多少公里
46万人。根据查询石阡县人民政府网站显示,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19乡镇(街道)、315个行政村(社区),截止到2022年底,总人口46万人,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74,属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先后获得“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等殊荣。
153.8公里。
据地图查询,遵义市到石阡县距离153.8公里,途经:杭瑞高速、玉新高速,开车大约用时1小时57分钟。
石阡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之间,总面积为2173平方千米。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贵州省石阡县”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